单元测试示范卷

4全国100所第4单元 九年级 修

4全国100所第4单元 九年级 修,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4全国100所第4单元 九年级 修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4全国100所第4单元 九年级 修

1、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同步单元测试卷扫码

2、皖智卷临天下答案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

3、卷临天下202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数学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还镇池州,与常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明年,友谅寇南昌,太祖召达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师还,太祖议征吴。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太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且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湖州降。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炮,所击辄糜碎。城中大震。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万人。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将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师还,封信国公。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一项是

A.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B.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C.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D.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国,官名,春秋时齐置,战国时各国设相,称相国、相邦,秦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B.浮屠,即“佛陀”,也作“浮图”,有佛、佛教、和尚、佛塔等意;本文中是指和尚。

C.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洪武”作为年号,实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D.少傅,官名,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亦称辅导太子的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达多谋善断,用兵如神。在攻打常州和湖州的战役中,他能根据敌情变化巧妙排兵布阵,大败敌军,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尽显其用兵之智慧。

B.徐达治军有道,军纪严明。他不主张坑杀俘虏,能够严格约束部队,不准军队掠民财富,毁民居所,在攻克平江之后,百姓一如往常,安居乐业。

C.徐达身先士卒,作战勇猛。陈友谅进犯南昌时,兵锋所指,气势汹汹,徐达毫不畏惧,冲在诸将之前,挫败了敌军前锋,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

D.徐达忠心耿耿,深得信任。朱元璋采纳了徐达尽快征讨吴地的建议,并授予他大将军之职;朱元璋对徐达信任有加,令其见机行事而不多加干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

(2)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

试题答案

【答案】

1D

2B

3C

4⑴可是常遇春抢先在夜里把那些俘虏活埋了一半多,太祖不高兴,把其余的人全都释放遣散了。从此才命令徐达全力监督众将。

⑵将军智谋勇气超群,所以能够制止暴乱,消除群雄。现在有事一定请命(或:请示),这是将军忠心的体现,我非常赞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首先根据句意可知,“张氏”是名词作主语,“汰而苛”作“张氏”的谓语,“大将”是修饰“李伯升”的,所以中间不宜断开,可排除AC。比较BD两项,“子女”“玉帛”都是名词,按照B项的断句,分别作动词“拥”的宾语,作动词“与”的主语,意思是“玉帛容易对付”,不符合句意,应该是“大将李伯升容易对付”,所以把“玉帛”放前一句,作“拥”的宾语。排除B项。故选D。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B句中“本文中是指和尚”错,根据文中“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这句话可知,文中是指佛塔。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错,根据原文“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可知,击杀陈友谅是太祖与其他将领一起鏖战的结果。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坑”名词作动词,活埋;“怿”高兴;“纵遣”释放遣发;“于是”古今异义词,此处指“从此”;“护”监督。第二句得分点:“绝伦”无与伦比、超群;“遏”遏制、制止;“乱略”叛乱侵夺;“削”消除;“禀命”请示;“嘉”赞赏。

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用水军攻打镇江。徐达在龙潭打败了他们,接着请求增加兵力来围攻常州。张士诚派遣将领前来增援。徐达认为敌人狡猾并且势头很猛,不能轻易地用武力强取,于是就离开常州城设置两道埋伏来等待张士诚的援兵的到来。另外派遣将领王均准备突袭,并且自己亲自督军作战。敌人撤退逃跑时遭遇徐达军队的埋伏,徐达打败了他们,擒获张、汤两位将领,于是,前进围攻常州。第二年攻下常州。然后返回,镇守池州,和常遇春一起设下埋伏,在九华山打败陈友谅的军队,杀敌万人,活捉三千人。常遇春说:“这是一支精锐的军队,如果不杀掉他们,就会成为以后的祸患。”徐达不赞成这样做,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太祖。但常遇春提前在夜里把那些人活埋了大半,太祖很不高兴,把其余那些人全部释放了。于是开始命令徐达全力监督各位将领。第二年,陈友谅攻打南昌,太祖召集徐达会师,在鄱阳湖两人相遇。陈友谅的军队气焰很盛,徐达身先士卒,打败了陈友谅的前锋,杀了五千多人,缴获一艘大船。太祖知道敌人可以被打败了,同时考虑士兵会内讧,就连夜派遣徐达回去守住应天,自己亲自率领军队作战,最终打败了陈友谅的军队。

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无能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徒拥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蒙主上威德,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归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只得返回作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包围湖州城。然后攻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台三层,俯视城中,装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装置大炮,大炮所击之处都被炸成粉碎,城中为此大震。徐达派人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下诏慰劳他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制各地兵乱,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禀明受命,这表明了将军的忠诚,对此我非常赞许。不过将领在外带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军中缓急,将军可根据情况,选择有利时机采取行动,我不宜控制。” 不久,徐达攻取平江,捉拿张士诚,押送应天,俘获强兵二十五万。在平江城即将被攻克时,徐达与常遇春相约说:“军队入城,我军扎营城左,你军扎营城右。”又命令将士道:“抢劫百姓财物者死,毁坏百姓房屋者死,擅自离营二十里者死。”入城之后,吴人安然如故。还师之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

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4全国100所第4单元 九年级 修

8.C 【解析】军票既没有正式的发行机构,又没有发行保证,不具备货币属性,但是日本将军票强行在沦陷区发行,实质上是变相地掠夺沦陷区物资,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来适应长期作战的需要,C项正确;军票在沦陷区发行而非在整个中国发行,因此不能认为其目的是破坏中国的金融体系,排除A项;1938年根据地尚不是日本重点打击对象,而且推行军票并不能实现对根据地经济打击的目的,排除B项;战时经济体制强调的是战争状态下由战时政府全面控制和干预国民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经济部门、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的总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12.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的史书对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有不同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记载者所处的环境及所处的立场或所占有的史料不同,这反映出历史现象往往具有较大的复杂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同一历史现象的不同记载,这无法反映“历史现象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排除B项;“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的说法不准确,且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

本文由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答案网 作者:admin1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